經過五個月的旅程,事實證明我的確是適合旅行的體質。
去過了西藏,發現自己並不會有高原反應。
去過了印度,毫髮無"拉"的離開。
經過了寮國、尼泊爾、中國,好幾個地方的恐怖公路,沒有暈車。
旅程裡面就經歷了兩次感冒(我還是很容易感冒,大概我都會踢被吧。)還有一次發燒。
我就是要講那次發燒的事情。可惜這件事情沒有什麼圖片可以佐證。
抵達柬埔寨的時候,已經歷了泰國和寮國。但是柬埔寨卻比前兩個國家炎熱許多。白天高溫可以到40度。
旅行時候我有個不好的習慣,就是儘量少喝水以減少要進入骯髒廁所的機率。
抵達柬埔寨後,天氣乾熱,我已經盡量比平常多喝水了,但也只是勉勉強強到達該喝的水量。
事情就發生在暹粒,我的身邊是一個腸胃極其不好的旅伴。廣東人Zane。
(當時的天氣就是這麼晴朗到過分)
Zane從晚上就開始哀號說肚子痛,吃什麼藥都沒用。一直到凌晨五點,我陪他叫了嘟嘟車去看醫生。
暹粒不是多發達的地方,但在東南亞也不算落後地方。但是當我看到那間醫院的外觀,的確有嚇一大跳。
哇塞!超級豪華!我好像回到台北!
裡面的醫生也非常輕聲細語,有禮貌的幫Zane診斷完,然後判定是阿米巴痢疾。
他告訴我們這無法開止瀉藥,要把該拉的都拉出來,病才可以好。
看完病,這筆費用大約USD200。Zane有保險,可以回國再申請。
總之兩個人疲憊的回到旅館,倒頭就睡。(Zane應該也是不斷的在開關廁所門)
中午過後,決定要出門去吃點東西,這時候我才發現自己發燒了。
其實當時我不覺得發燒有什麼,因為在台灣我早就把感冒當做常事了。
我堅持要吃中餐。(餓嘛)
Zane還是叫我要去看醫生,所以路上一問,前面就有一家當地醫院。
呃,我想如果沒有特別注意,不會知道他是醫院。看起來就像一個普通的里民活動中心而已。
(生病時會覺得自己照相很北七,但現在我很後悔沒有把醫院的樣子照下來)
裡面所有的標示都沒有英文,全是歪歪扭扭的柬埔寨文字。看不懂的情況下,就隨便衝進一棟建築物。
裡面有一群老幼婦孺坐在長板凳上,還有類似領藥的窗口,看來應該沒走錯。
仗著自己是外國人,又直接往更裡面衝。看到穿白袍的醫生才開口求救:我發燒了。
醫生就會講英文了,要我稍等。後來真的也沒等很久,被直接請到診療室裡。
回頭看還有那麼多人在等著看病,全是瘦得皮包骨,眼神又空洞。
我覺得很愧疚。
進了診療室之後,一個人原本在地上躺著睡覺,馬上就站起來。還好他不是醫生。
醫生的英文不錯,很健談。頻頻說台灣人的英文不錯,他在出國的研討會上遇見了很多台灣的醫生,都很優秀。
他說我的發燒是因為天氣,吃退燒藥喝水就沒事了。又繼續聊天邊開藥單。
這時候我覺得不對勁,我問醫生:我說我發燒,你不想量體溫嗎?
醫生才說:Oh! Good! OKay!
(我真的要昏倒,醫生的表情真的是一副剛剛沒有想到的樣子)
接著剛剛從地上爬起來的那個人,轉頭拿體溫計給我。
(噢,原來他是男護士!他不是一個普通的路人!)
一量之下,是39度。
我自己有點嚇到,至少記憶所及我沒有這麼高燒過。
繳完費用後,(USD15),就回Guest House休息。 (對比前面說的USD200診療費,可以知道我的選擇真的很平民)
但那往後,我都還是斷斷續續的發燒,一直到前往越南的巴士上,我還是整夜發燒著。
(當時很怕海關處會量體溫,我就死了)
但抵達越南後馬上就好了,此後再也沒有發燒過。
回想起來,待在柬埔寨這短短七天中間,我無法多喜歡柬埔寨。有一大部分的原因,就是來自於生病。
發燒在任何時刻,任何地點侵襲著我。夜晚床鋪上,白天烈陽下。
另外吳哥窟裡面極其想從觀光客口袋裡面撈錢的人,也讓我難過。
在對柬埔寨不了解的情況下,就這樣離開。真的很可惜。
事後我在成都遇到法國人Karine,她曾經在柬埔寨自行車環遊一個半月,她鼓勵我應該再去一次。她印象中的柬埔寨人是非常棒的。Karine是我旅途中最佩服的一個人,聽她講故事我都感動到發麻。
順帶一提,拉肚子這個英文單字真的很重要。diarrhea。
(右一是拉肚子Zane,右二是也在柬埔寨急病,來自美國的Nicole)